智慧学佛网 佛学基础 佛学知识︱三十七道品

佛学知识︱三十七道品

道:既能通之义,品;犹如类别也。三十七道品又名;三十七分法、三十七觉支、三十七菩提分法,是修道者从入门到得道果至成佛,三十七项资粮和修行方法。

三十七道品

《无量义经》《杂阿含经》《佛说八正道经》《俱舍论》《大毗婆裟论》《法界次第》

道:既能通之义,品;犹如类别也。三十七道品又名;三十七分法、三十七觉支、三十七菩提分法,是修道者从入门到得道果至成佛,三十七项资粮和修行方法。三十七道品可分为「四念处」「四正勤」「四如意足」「五根」「五力」「七菩提分」「八正道」等项目,整体已含盖四圣谛,苦、集、灭、道的法义。

「四念处」(念)就是观察、思惟,即能观之观也;(处)就是指自己的「身心活动于人我所缘」,即所观之境也。合而言之,(念处)就是时时思惟自己身心四种方面的,此四念处的观法都是以智慧为体,用慧观的力量,把心安住在修行的道法上,不淨、苦、无常、无我,思惟而有正确的出离心。

【身念处】

观身不淨,身有内外,己身名内身,它人身为外身,如是从头至脚一一观之,皆是唾、涕、屎、尿秽物集成,而众生颠倒执之以为淨、以为真,而生贪著爱故有无明,以道谛令观其身不淨,而生出离心也。

【受念处】

观受是苦,领纳名受,第六意根受名内受,馀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五根是名外根,而每一根皆有顺受、违受与不顺不违受等。领纳顺情之境则顺受,领纳违逆之境则生苦受,但世间不如意十有八九,众生颠倒不明一切各种受皆是苦,而以苦为乐,故以正法令观受是苦也。

【心念处】

观心无常,这裡所言心者;即是第六分别意识也,谓此识心,体性流动,生灭不停,若粗若细,若内若外,如以正法道谛观之,念念生灭悉皆无常,而众生颠倒故,偏计妄想所执以为常,以如来正法观此心,本无常是也。

【法念处】

观法无我,法者;有善法恶法之别也,众生颠倒故,不知诸法因缘生,而偏计妄想所执,皆约法有我所、我能行善法,有我所、我能行恶法,然诸善、恶法中本无有我。若善法是我则恶法应无我,若恶法是我则善法应无我,乃是众生偏计妄想所执有我,今以如来正法道谛观之,令知法本无我故。

「四正勤」又名四断出,(正)就是不邪;(勤)就是不懈怠,正勤就是精进努力修正行为。四正勤者,精进勤劳修习四种正道之法,以策励身口 意三业,令断恶向善也。

【已生恶令断】

谓五阴、五盖、五结、十利使等诸恶烦恼覆,使心离五种善根,如一心勤向精进,方便断除不令更生也。

【未生恶令不生】

谓五阴、五盖、五结等,诸恶烦恼覆虽然未生,若生则能遮障五种善根,故一心勤向精进方便,令恶不生也。

【未生善令生】

谓五种善根虽然未生,若生则能趋向修行正路、解脱涅槃之境,故一心勤向精进方便修习令得生也。

【已生善令增长】

谓五种善根,已生令增长,故一心勤向精进方便修习令得增长不退失,直趋。

「四如意足」又名(四神足),就是说对于上述(四正勤)所修的行品正法,能以四种定力摄心,使之定慧平等,神力充沛,能如意满足,故名如意足。

【欲如意足】

欲如意足就是欲望成就,对上述四种道所希求的道法。都能如愿满足。

【精进如意足】

精进如意足就是能精进无间,对所修学的上述四种道法,专志凝神毫无杂念能如意满足。

【念如意足】

念如意足就是能一心正念之意,对上述四种道法,记忆纯熟都能如意满足。

【思惟如意足】

思惟如意足是心已不驰散之意,对上述所修学的道法,能时时思惟,不使它中断与忘掉,都能如意满足。

「五根」(根)表示能生长的意思,五根,是能生长五种善行作为的力量,信根、进根、念根、定根、慧根,因为此五种道法,能生正法圣量的根本,所以称为五根。也就是说修行之人修四念处观,虽善萌微发犹未生根,如果根未生则善萌易坏,所以修此五种道法令其坚固,谓之五根也。

【信根】

谓信于正道法与助道法,皆正确如来正法,则能生发一切无漏禅定,与般若智慧是名信根。

【精进根】

既然相信四念处之正观,及诸助道善法,而努力修正行为,而无有杂念与杂行,精进勤求不息是名精进根。

【念根】

谓对如来正法法义,与助道法皆能记忆不忘,一心观想不令邪妄得入是名念根。

【定根】

对于佛学法义与助道法,一心寂定相应皆能摄心不散是名定根。

【慧根】

对四念处等世间一切现相事物,由于定而能生慧,皆能内心自照观察明彻,不从它知是名慧根。

「五力」(力)指能力,(五力)就是由于前述五根的作用,而产生的去恶向善坚固的能力,也就是说五种善根虽然已生,但恶尚未破也,须加强五种力道,使之坚固是名五力也。

【信力】

信力是增加信仰心,使信正道根与助道根增长,遮诸烦恼,不为偏小诸疑所动,破除过去的疑惑不定心裡,与诸邪信故名信力。

【精进力】

精进力是正道根与助道根,持续不断的努力使精进根增长,能破除身心的懈怠、放逸,实践出世、世出世间的成办道业是名精进力。

【念力】

念力是加强正思惟的能力,使念根正道根与助道根增长,能破诸邪念,完成一切出世、世出世间的正念功德力,是名念力。

【定力】

定力是增加凝聚心的能力,使定根正道力与助道力增长,能破诸散乱、昏沉、妄念,启发深入禅定境界是名定力。

【慧力】

慧力是四念处之慧照智慧继续增加,使一切诸法慧根增长,则能遮止三界之中的见、思的烦恼与迷惘诸惑,邪妄之执,启发真正无漏的境界是名慧力。

「七菩提分」又名七觉支、七觉分,觉是觉了所修之法,例如人生皆是妄想分别的假相、空相等,分是界限、分际、支脉。是有五根五力所显发七种的真伪觉悟,是明察自己的所作所为,因而更加肯定自己能力的项目。择、精进、喜三觉分属慧,除、捨、定三觉分属定,念觉分则定慧兼具也,故修摩诃止观云:修此七觉分即得入道矣。

【择菩提分】

又名择法觉支,择即是拣择也,就是以智慧观察诸法,简择一切现相(法)真伪,而不谬的能力,是名择法觉支。

【精进菩提分】

无杂曰精、无间曰进也,是对自己修习佛道以勇猛心,能不夹杂其它念头、行径,专志精进无有间断,力行正法是名精进菩提分。

【喜菩提分】

喜就是欢喜,既得善法,便能不断精进契入真法佛道,深得法喜,善觉了知此喜是不从颠倒法生,是住真法喜而名喜菩提分。

【轻安菩提分】

又名除觉分,因为获得法喜,而断除身心粗重诸见一切烦恼时,善能了知除去虚妄、邪见之法,增长真正善根而得轻快安乐,是名轻安菩提分。

【捨菩提分】

捨即事捨离,就是能捨离一切虚妄,捨离一切执著之境,而力行正法,而善能了知虚伪不实,永不追忆故名捨菩提分。

【定菩提分】

定即是禅定,谓生发禅定即能清晰地,觉了自己所证的禅定境界,心唯一境,而不散乱,是时善能觉了诸禅不生烦恼妄想,是名定菩提分。

【念菩提分】

念即是思念,谓修诸道法能时时刻刻观想著正法,能思惟、反省自己所修学的道法正念分明,而令定慧平等,若心昏沉之时,当念用择法、精进、喜等三觉支观察诸法令不昏沉,若心浮动之时当念用除觉分除身口之过,用捨觉分捨于观智,用定觉分入正禅定摄其散心令心不浮动是名念菩提分。

「八圣道分」八正道又言八圣道,是向上解脱所必经的正轨道路。是正觉解脱的正道,是一切佛法最根本的行持基础。是一切大圣尊贤的修行者,皆依此入道行持而趋向解脱,佛陀云:无八正道者,即无阿罗汉。「八正道行入涅槃」,是唯一而不许有别异之正道,这是佛陀将行入灭之前,对其最后度化的大弟子须跋陀罗所说。而八正道有二种类别〔一〕世俗有漏,有取、转向善趣的离苦边。〔二〕圣出世间无漏,不取、正尽苦、转向苦边。虽然佛法以八正道为德行总纲要,但这两类并不是极度的片面两端,它是完整的、关联的,是相续发展、相依共存的解脱德行圣道。

【正见】

佛法的修学,是以达无上正等正觉解脱为目标。要达此目标必需要先从闻、思、修慧等入手,最先是闻慧,即是对因果、事理、四谛、般若了义等的法义。是于深入三藏中了知,或于恭闻羌佛法音带中获得。而能趋向解脱的世出世间道理为之正知正见。而达正确的知见,正确的思想观念,如实了知宇宙与人生的真谛,明白因缘果报,缘起性空及人人皆有佛性的道理,改正偏执的思想,和不迷惑不颠倒的知见,就是正见。《含经》云:正见是分别邪正.真妄的明慧,是修行的摄导,是般若的大力,是德行的根本。又名谛见;《八正道经》云:谛见为何等?信布施、信礼、信祠、信善恶行自然福,信父母、信天下道人,信求道人,信求道、信谛行、信谛受。今世后世,自黠得证自成,便相告是为谛见。

【正志】

又名〔正思维〕;凡所有的思维,皆不离佛法,皆无邪曲,称之为正思维。是于「理」,是将「正见」的了知,化为自己理想的作意,在实修前生发起审思、筹量等,如理深入的思惟,以达到更深一层体悟。于「事」,是将己思惟,而立意去实际修正行为的实现。所以说正思惟,是正分别、自审、筹量与立志的作意。思慧不仅仅只是内在八识田中的作意,更是有立志去实践外在身体励行的行为,以达身、口、意三业的相应。又名谛念;《八正道经》云:谛念为何等?所意弃欲、弃家(三界家、五蕴宅),不瞋恚怒、不相侵、是为谛念。

【正语】

这是三业相应法中的口业,是身起励行的开端,正直、清淨的语言。不妄语而说实言,不绮语而说直质语,不两舌而说调解语,不恶口而说柔和语。及一切爱语、讚叹语、鼓励语与法语等皆是正语之范畴。具足正语,则口业清淨,凡所有语言皆无过失,是取信之道,必能获得信赖与肯定。

又名谛语;《八正道经》云:谛语为何等?不两舌、不传语、不恶骂、不妄语是为谛语。

【正业】

正业是远离一切不合情合理的行动,如杀、盗、邪淫、牯酒等五戒十恶诸趣,更而转向十善的行动是名正业。更甚者如经云:除邪命三恶行,诸馀身恶行数,无漏心不乐著,故守执持不犯,不度时节,不越限防,名正业是圣。一切行为举止,皆是清淨无邪,自利利他的行为,是名正业。

又名谛行;《八正道经》云:谛行为何等?不杀盗淫是为谛行。

【正命】

正命的「命」是指赖以活命的生计,是养身慧命必需福资粮的取得,一切合情、合理、合法的经济活动;就一般而言,就是有正当的职业。一切如法而远离杀、盗、邪淫、妄、牯酒等十恶所建立之事业活动。更甚者如算命、卜卦、堪舆、风水等皆不是正命之范畴。

又名谛受;《八正道经》云:谛受为何等?是闻有道弟子求法,不可非法,饭食、床卧,病瘦正法求,不可非法,是为谛受。

【正方便】

又名〔正精进〕;这是推动道德的正面行动力,经云:精进与不放逸是〔正方便〕的一体两面,精进是勤勇的策进,不放逸是惰性的克服。精进是破除前进的阻碍,不放逸是摆脱后面的羁绊。欲精进方便,勤勇超出,建立坚固,堪能造作,精进心法摄受,常不休息,是名正方便是圣…。而勤修戒定慧六波罗蜜…等。一心志向趋于菩提者,是为正精进。

又名谛治;《八正道经》云:谛治为何等?生死意共合行,所精进行,出力因缘行,乃精进不厌意持,是为谛治。

【正念】

〔正念〕是对正见已有所认知,经过正思惟的作意而产生的念头。如四念处,出离心,般若了义境等,皆是正念范畴。心不散乱,意不颠倒,即为正念。正念有事相上与理相上两种,于事相上:只起善的念头,而不起恶的念头。如念师、念佛、法念、念戒、念施、念天…等。念一切善法,是正念。于理相上谓:修一切善,不执一切善,由有念而归于无念,无念之念即是究竟正念。又名谛意;《八正道经》云:生死行合意念,向意念,不妄不共意求,是名为谛意。

【正定】

而念念相续的忆持现前作意,是所谓念念不忘矣。正念的相续牵繫,而得一心住于一境,即是正定。再由一心的湛寂,心无所住而生其心。心达到寂灭境界,即是正定。如实正智依之而现前。所以说正念与正定,是修慧的两元相应的法。正定是离欲.持戒而生的定,谓之正定。是以三业清淨为基础。修定的方法虽然有千百种,总归而论,皆依调身、调息、调心使精神念头集中,调整至内心平静谓之定。而正定的次第差别,亦可分为世俗四禅八定,出世间罗汉所修的无馀依涅槃定,世出世间菩萨所修的无住涅槃定,观世音菩萨从闻思修果入之圆通大定,如来自得之寂灭大定,等等多种正定。如以量中量加以详述,亦是笔墨难书,故在此不多言。又名为谛定;《八正道经》云:谛定为何等?生死意合,念止、相止、护以止、聚止,不可为,不作所有罪,不堕中庭是名为谛定。

八正道是佛陀初转法轮时所说,是三十七道品中实践法门,是四谛法中的「道谛」,是超凡入圣的通途,是离苦得乐的要道,是学佛皈依以后,修行者一定要走的道路,是修行者从迷到悟的基本法门。正见、正思维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等八种正确道路。是修持胜进至菩提涅槃,到达寂照一如,证悟无住一真阿达尔玛法界的大道。

声明:如果本文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本站删除!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智慧学佛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zhxuefo.com/3700.html

作者: zhxuefo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