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你浮躁、烦闷、焦虑时,不妨多读读这几则故事

当我们遇到各种人,经历各种事,有人时常豁达、乐观、喜悦,有人时常烦闷、浮躁、焦虑。我们的心境不一样,思考方式不一样,对问题的解决办法也会不尽相同。如何坚持内心的宁静、淡定与从容?看了这几则故事,也许你会从中得到启发......

 你今天修忍辱了吗?

“忍字上面一把刀,为人不忍祸自招,能忍得住片时刀,过后方知忍为高。”阿王诺布帕母于《入法门论》中如是开示:“忍辱者,逆我者不怒,恨我者不愤,气我者不恼,辱我者不恨。任其外境浊浪滔天,虐涛狂澜,我忍辱者,必泰然处之,无挠于心,无恼于己。”

儿媳含泪送婆婆出家,这样的善缘真是少见!

俗话说,婆媳好像一对“天敌”,能处好关系的不多。然而不是一家人,进不了一家门。这其中的因果关系纷纷扰扰,是报恩还是讨债,且听我细说......

有一帖非常有效的求子秘方—“佛法

我的宝贝小果子在2016年12月,平安的出生了,让我感到很感恩很幸福。我一直是个身体很虚弱的人,在怀小果子以前,曾失去过一个孩子,我以为这一辈子可能都没办法再拥有孩子。还好在发生这件事情以前,我已经开始学习佛法一年,那段时间我很努力恭闻南无羌佛的说法法音和恭诵“观世音菩萨普门品”。

为什么目犍连的神通会无法施展了?

这个公案告诉我们,神通敌不过业力。因为神通是修行过程中的自然产物,是“副产品”,不是学佛修行的目的,更不能转换因果。无论有多大的神通,都不属于成就解脱的本质。

佛学和心灵鸡汤有什么区别?

佛学即是学佛的道理,是指导如何学佛的理论部分。佛学与佛教、佛法是分不开的,佛陀把自身证悟的真理传授给佛弟子,佛弟子依佛陀所教去实践,依教奉行,结合佛法修持证到成就解脱。也就是佛法要用于实修产生受用。

身处逆境要学会韬光养晦

身处逆境要学会韬光养晦,该养精蓄锐的时候就不要着急出人头地,该刻苦努力的时候也不要企图一鸣惊人,该磨练心智的时候更不能妄图幡然醒悟......

警惕财富“配得感”的毒鸡汤

佛陀把节省的钱财全部无私地资助了多个寺庙的僧人,还有捐献公益事业等等。相比之下,佛陀伟大无私圣洁的佛格才是我们真正学习的楷模,世俗上的“配得感”价值观是生活奢侈、低级狭隘的、是要不得的!

好习惯终生受益,坏习惯终生受累

所谓微量目标管理就是将大而繁、一时难于完成的目标分解成小而易于完成的目标,这样积少成多,逐步成就大的目标。如想建立阅读习惯,原定每天1小时阅读,可改为每天阅读3至5页则易坚持。

这位赫赫有名人物还比不上这位小沙尼

戒律是学佛修行人的盔甲,是无上菩提之本,在戒律面前不容许方便行事。一个破戒的人,即使自认为佛学造诣高深,最后也会成为不可教化者。虚云老和尚说:“若不持戒而修行,无有是处。” 只有严持戒律才能生定,有定才能生慧,有了智慧才能超凡入圣,了生脱死。

返回顶部